陈绍宇校友分享| 选择了好的赛道——分子病理诊断

发布人:内容管理员

5月20日晚,白菜官网邀请优秀校友2013届博士毕业生、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绍宇与同学们分享求学之路的心得、职业选择的建议、以及病理诊断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享会由学院李庆泉副书记主持,青年教师辅导员梁普平副教授组织。

进入五六月,有一大批的年轻人要开始面临新的难题——就业方向的选择。无论是在校大学生、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对于学成后的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都十分需要优秀校友的指点。

image-20240127230641-1

陈绍宇校友与同学们分享其职业选择及发展

陈绍宇校友首先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工作经验。本科毕业后他选择走入社会,成为达安基因质检部核心技术员,与公司共同成长并见证了达安基因的上市。这段工作经历让他更加了解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到了质量体系搭建的宝贵经验。工作三年后,陈绍宇校友深感分子诊断领域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为了追赶科技发展的前沿,他毅然决定复习考研、继续深造。当时他还得兼顾白天的工作,时间紧迫,只能选择早上与晚上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复习,最后成功考取屈良鹄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回顾博士在读期间的经历,陈绍宇校友衷心感谢他的导师屈良鹄教授多年来对他的教诲和关怀。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对科学的执着与敏锐洞察以及正直谦逊的为人给他树立了榜样。屈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对科研的执着、做事待人的风范和人格魅力都深深地影响着他,让他受益终生。屈老师的理解与照顾,也使得他能很好地平衡学业与家庭,做出出色的科研成果。

另外,他慷慨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博士经历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在博士期间他克服了文章撰写、投稿、被拒稿、补数据、再投、再修等一系列难题后,他总结出硕士和博士的区别所在。他认为本科注重素质教育,硕士生着重专业教育和事务性科研工作,博士生则看重专业教育和创新性的科研工作。其次,同学们应珍惜在实验室的工作及表现机会,多展现自己的优势,并抓住更多机会学习与提升自己。

对于在安必平的十年工作经历,陈绍宇校友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选择了分子病理诊断这一好的赛道。” 在公司任职以来,他协助公司从零搭建FISH技术平台,帮助公司从形态诊断发展至分子诊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助力公司成功上市。此外,陈绍宇校友与学校、医院、企业等多方开展科研合作,主持包括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基于蛋白、基因双水平的宫颈癌早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等多个创新、扶持专项。陈绍宇校友这十年的职业发展体会也让同学们受益良多。他认为,人才是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要努力从“人材” 变成“人才”;研发只有功劳,没有苦劳,研究十分需要积极主动;作为研究人员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从技术到临床应用,技术及产品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当我们认准目标,就应当持续努力,厚积薄发。

 

面对蓬勃发展的生物产业,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陈绍宇校友向大家提了三个问题:1、你的兴趣什么?2、你的优势在哪里?3、你是如何看待就业环境的?

 

公司是最富有创造力的组织,世界80%的财富是由公司创造的。”对于产业化方向,陈绍宇校友给予了我们中肯的职业选择建议:

1.粤港澳大湾区是产业化发展的最佳选择。

中大2019届毕业生中有超过75%的学生选择留在大湾区发展,另外,省外多所名校人才毕业后都流向大湾区,大湾区就业前景十分光明。

2.生科院学生,建议偏研发,但市场竞争也激烈。

对于选择研发还是创业?同学们应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

3.生科院学生,研发建议去中小企业,发展机会更大。

有许多上市的优秀中小生物企业值得同学们去留意与关注。在中小企业中,同学们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更大。

4.针对中大生科院学生,企业更看重其学习能力,专业是否对口相对次要。

作为中大学子,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进入企业后快速学习新技术新方向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5.学术研究与产业化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殊途同归。

学术研究与产业化可以相互成就,就如同学们的科研成果可以转化为专利,并进一步实现产业化。

6.决定面试薪酬的主要因素为市场行情,而非求职者本身。

7.选择职业及岗位,请先回答:你喜欢什么,你的特长是什么,长远来看是否愿意投身于此。

陈绍宇校友给大家推荐了一本书《从优秀到卓越》,并提出了这三个关键问题。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是做好职业选择的前提。

8.对于研发岗,关注企业所属行业及其发展机会甚于薪酬。

9.选择职业及岗位,假如不是很明确,可先抓住大方向:生物医药相关,选择了就努力做到最好。

image-20240127230641-2

同学现场提问

听完陈绍宇校友的亲身经历以及推己及人的经验分享后,同学们也积极地与陈绍宇校友交流自己对于就业方向选择、生物行业前景的看法和疑惑。

 

Q:选择就业的时候是否应该选择大公司?选择大公司是否意味着稳定?

A:在我的经验来看,大公司在中国地区一般着重于销售,研发岗较少。对于我们中大生科院的同学们来说,我们可以在大公司了解行业、公司的战略布局,积累经验,但我们的优势更多在于研发,发展上升机会更大。

 

Q:请问您是如何从博士期间生物信息相关方向,在工作时转向病理方向呢?

A:我当时在博士期间研究实验结果分析时确实是逼自己一把,才成功取得不错的结果。但我的内心一直很坚定,明确我选择的方向是产业化。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明确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Q:我们作为在校学生,可能很难对于目前朝阳产业的发展,生物公司的研究方向有准确的把握?我们应该如何获取这方面信息呢?

A:目前对于生物公司、生物行业的各种信息量太多了,可信度很难保证,行业发展得太快了,若是我们自身缺少对自己的明确定位与自我分析,很容易昏头转向。最可靠的是找上市公司的年报,这是可信的。

 

最后,李庆泉副书记代表学院向陈绍宇校友颁发感谢函。本次分享会让同学们对生物行业,产业化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将对同学未来人生的就业选择,发展规划产生深远影响。脚踏实地,乐观积极,持续努力,必定不负韶华!

image-20240127230641-3

李庆泉副书记向陈绍宇校友颁发感谢函

 

作者

本院

 

来源

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