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官网开展恢复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
白菜官网发挥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蝉联第一的生态学学科优势,全力搭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平台。【恢复生态学】由彭少麟教授、周婷副教授、陈宝明副教授担任授课老师,是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该课程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社会使命感培养。【恢复生态学】课程已连续多年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迈入社会、融入自然,本学期针对恢复生态学三方面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了野外实践教学。
1.生态恢复参照系实践——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留着南亚热带森林完整的演替系列,是典型的自组织生态恢复参照系。3月20日,白菜官网2019级生态学专业的同学们在陈宝明副教授和助教赵恒君博士生的带领下来到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同学们先来到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增温实验平台(OTC)、气象观测塔进行参观和学习,然后来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树木园的科学展示厅,聆听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普主管彭丽芳工程师介绍保护区建立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并参观了动植物标本和阅览了知识展板。彭丽芳工程师还带领同学们深入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针阔叶混交林长期实验样地,让同学们近距离体验野外工作,激发他们对自然保护工作的热爱。赵恒君博士生指导同学们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阔叶林代表性群落样地的林相调查。此次实习旨在通过走进野外,引导学生亲自探究科学知识,引起学生对于生态学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师生合影
彭丽芳工程师为同学们讲解和答疑
彭丽芳工程师向同学们介绍增温实验平台(OTC)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林相调查
2.入侵地生态恢复案例——增城植物功能群防控入侵实验样地
3月21日,同学们在陈宝明副教授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华南森林有害植物生态控制技术应用与示范基地、桉树林改造林地、荔湖(原名挂绿湖)。李文业工程师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防控实验样地、桉树林改造林地以及荔湖的建设背景、设计、恢复技术手段及监测等,陈宝明副教授结合课堂知识进一步分析讲解了入侵地生态恢复与桉树林改造的要点、荔湖建设中的人为设计理论的应用,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并付诸实践。
此外,陈宝明副教授还带领同学们参观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所的野外增温实验样地,并详细介绍了外来植物入侵与土壤氮循环过程对昼夜不对称增温的响应及机制的研究前沿,以及该研究样地的实验情况,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外来植物的入侵力变化,以及未来入侵地生态恢复面临的挑战。
增城野外实践教学师生合影
陈宝明副教授向同学们介绍增城地野外增温实验样地
3.城市生态恢复案例——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恢复的成功范例,它由万亩果园改建为栖身城市中心的垛基果林湿地。4月17日,同学们在周婷副教授和陈宝明副教授带领下来到了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刘雪莹工程师为我们介绍了海珠湿地在自然教育方面的工作成效及海珠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进展,与师生进行了精彩的互动,并带领同学们进行实地参观。在对海珠湿地的来源及生态恢复进展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针对湿地恢复提出科学问题及实施方案。课程针对科学问题的选题训练,培养学生们发散性思维与创新精神,提高同学们的科研素养与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夯实基础。
师生们在海珠湿地牌坊处合影
海珠湿地刘雪莹工程师为大家介绍海珠湿地概况
学生们踊跃提问
周婷副教授耐心解答学生们的提问
恢复生态学既是写在文章里的前沿学科,更是刻画在大地上的实践认知。本门课程实习通过对自组织生态恢复参照系、入侵地生态恢复、桉树林改造和城市湿地恢复案例实地探索,结合林相调查,样地科学问题选题训练,加深同学们对恢复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同学们的科研素养与能力。实习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将课堂所学,回馈到大地所需!相信有朝一日他们能成为我国优秀的恢复生态工作者,为我国的生态学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
本院
来源
本院